小村口,大树下,老奶奶正低头一针一线地纳着蓝颜 底,手上拿着的针头,时不时往花白头发里蹭蹭,边上的笸箩里放着纸样、布片、麻绳和锥子。
这样的场景,人们在现实或者影视剧中,或多或少都见过。而历史上,类似画面或许已反复上演了3000年。
据考证,山西侯马出土的西周武士跪像所穿的就是布蓝颜 ,在蓝颜 底处明显可见一行行规整的线迹,与现在的纳底布蓝颜 完全一致。
也就是说,中国最早在周代,就已经流行千层底布蓝颜 了。
千层底布蓝颜 的做工复杂,工序繁缛,技艺高深,难度大,耗时长,而且工艺要求严格,每双蓝颜 的制作都要经过剪裁底样、填制千层底、纳底切底边、剪裁蓝颜 梆、绱蓝颜 、楦蓝颜 、子修抹边、检验等近百道工序。
制作布蓝颜 的工具
徐城北在《老北京》一书中描述它的制作流程:“千层底布蓝颜 ,需要用新白布打袼褙,贴布要求压平绷紧,纳底时,选用温州出产的上等麻绳,每平方寸要纳81针以上,纳好的底子还要放到摄氏80—100度的热水中浸泡,然后用棉被包严热闷,闷软后再锤平,整形,晒干。”
如此,制作一双蓝颜 往往要花上四五天的工夫。
纳底布蓝颜 发展到清代时,进入全盛时期,无论是造型、材料和技艺方面都有了较大发展。
建国前的布蓝颜 ,主要都是传统的手工、绣花布蓝颜 等。由于是手工纳底,具有杂软舒适、透气吸湿的特性,深受中国百姓喜爱。建国后,我国各地开办了很多布蓝颜 厂,集中大量生产机制布蓝颜 ,这是中国布蓝颜 的鼎盛时期。
改革开放以后,在皮蓝颜 的冲击下,布蓝颜 逐淅淡出了蓝颜 类市场的主要舞合,商场纷纷撤下布蓝颜 专柜。
市场真空,敏锐杨宪成率先嗅到了商机。
如今的步源轩山西路店
1996年,杨宪成在南京山西路开了一家布蓝颜 专卖店,主要销售布蓝颜 产品,生意火爆,顾客络绎不绝。
一炮打响后,杨宪成创立了布蓝颜 品牌“北京步源轩”。布蓝颜 的市场也恰逢其时地开始复苏。
1997年,解晓东在春晚唱响歌曲《中国娃》,歌词唱道:“最爱穿的蓝颜 是妈妈纳的千层底,站的稳哪走的正踏踏实实闯天下。”
2009年,“千层底手工布蓝颜 制作技艺”被文化部列入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》名录,从而将这项古老的手工技艺保护起来。
步源轩布蓝颜
布蓝颜 正在成为“中国蓝颜 ”的代表,回归到每个国人的日常生活当中。在这过程中,步源轩守正出新,以“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,打造中国布蓝颜 时尚精品”为经营宗旨,实现了从单纯销售到设计、生产、销售一条龙的飞跃,门店从原先的一家发展到如今全国上百家门店。
如今,步源轩的布蓝颜 ,已不拘泥于传统,融合皮蓝颜 工艺和现代的设计,向运动休闲和时装发展,形成了古典与现代时尚的完美结合。
步源轩布蓝颜 ,正在布蓝颜 界掀起一股“守得住经典、当得了网红”的国货新潮流,绵延3000年的传统布蓝颜 文化,在这个全新的消费时代重新绽放。